魏革军:人工智能对传统金融的替代会逐步地显现
沈阳科讯网网站讯 由金融时报、全国地方金融论坛办公室、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河北省城市商业银行合作组织主办的全国地方金融二十一次论坛年会于11月11日在河北邯郸召开。此次年会以“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为主题,重点围绕金融安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沈阳科讯网作为论坛年会的战略合作媒体参会,并在会议召开期间全程独家直播。以下为中国金融出版社社长魏革军发言文字要点。
中国金融出版社社长魏革军
魏革军: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上午好,我最近一直在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再过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们的金融格局会是怎么样的变化?
其实我们国家拥有非常复杂的经济体系和金融体系,准确预测未来金融格局的变化其实是特别难的。我们能不能从历史的、立体的、多维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其实决定了我们的结论。我们可以预见的是,在消费端,特别是在支付领域的革命性变革,已经对传统金融产生了一系列的颠覆性影响。这个趋势仍将继续,我们能够想明白,这一点是肯定的。
上个礼拜我去上海,在黄金交易所、中国银联、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等学习,我深切地感到,不仅是像我们传统的银行业在受到信息技术发展的冲击和影响,就连传统的金融基础设施,像中国银联、外汇交易中心,他们在经营过程中也受到来自新技术方面的挑战。银联的老总跟我讲,他们今年新的增长点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的合作。
另外人工智能对传统金融的替代也会逐步地显现,金融改革的深化,包括利率、汇率体制的改革,对传统商业银行的模式和金融布局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企业和居民财富的增长、人口老龄化、代际传承以及家族的养老信托等等,都会对我们金融业提出更高的需求和要求。可以预见,未来的金融市场将更加复杂化和多元化。
但是我们认为对于金融更大的挑战,实际上来自生产端,来自供给侧改革,来自金融经济结构的重组以及增长动力的转换。从我们金融改革发展的历史来看,重塑金融和企业的关系,往往需要力度更大的改革,就是我们在关注科技对我们金融体制的影响的时候,我们不要忽视了重塑经济与金融结构的关系,其实需要力度更大的改革,既包括我们金融自身的改革,也包括其他方面的配套改革。所以说建设美好的金融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不能通过综合性的经济体制改革,改变企业脆弱的资本结构和债务结构,形成金融与经济良性互动的机制。
其实这是我们中国金融转型的一个非常大的历史性命题,也是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所确立的重要任务,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三部分重要内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总书记、总理第一部分都是花很大的篇幅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问题,其实又花很大的篇幅讲如何通过深化改革,重塑银行和企业的关系,金融和经济的关系。
我们说金融改革可以从几个方位去理解,一个是从历史上来看,我们的金融改革从来都不是自娱自乐的游戏,我们总是为了解决经济发展的障碍和破解经济困局而进行的。一路走来,中国金融业历经不同的发展时期,正是在破解发展中的矛盾,并在改革开放中逐步形成了金融服务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我们可以简单地回顾一下我们国有银行的改革历程,都是在破解一个个矛盾,这其中一个非常明确的特点就是重塑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关系。
所以说以市场为导向,为问题为导向的渐进式改革,是我国金融体制不断完善的基本逻辑。我们通过一次次重要的金融工作会议传递了清晰的政策导向,也由一个个鲜活而成功的案例,推进了金融体制改革不断地突破和超越,像人民币汇率的改革、债券市场的发展等等,都是在历次金融工作会议之后破土的。
通过不断地校正和弥补金融发展的偏离、短板和缺陷,金融和经济发展更加协调,这些都是经过我们历史检验的好理念、好方法和好的经验,仍然是我们未来金融改革的一个法宝,就是解决中国金融体制问题,重塑金融与经济的关系。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讲的,金融与经济的良好关系,社会上往往单方面指责金融体系和银行体系的比较多,我看讲话里面花了很大的篇幅讲,这个关系从来不是单边的,需要经济、金融改革同时发力,找到突破点,从体制经济上寻找突破,有时候经济体制改革找到杠杆很重要。
这是从历史上来看,从未来看,十九大确定了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格局、新坐标(行情603040,诊股)、新起点,这几个新,都能在十九大的报告里面能够找到,给我们勾画了两个一百年、两个十五年的目标,实现这些目标的时候,我们金融业和金融体制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我觉得我们在谋划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时候,必须考虑我们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些整体的框架。这个也是我们深化金融改革的应有之意。
但是我们了解历史也好、面向未来也好,最重要的是把握好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立了非常重要的理念,其中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基本的理念是,把金融制度明确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制度,强调金融企业在追求自身市场价值的时候,要兼顾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其实这是我们全部金融工作,包括金融改革暗含的一个最重要的基本的指导思想,无论是货币政策、金融监管、金融服务,怎么体现金融业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制度,怎样体现金融的基础性价值,这个判断是不容易的。
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说金融是社会经济的核心,2002年的金融工作会议,江泽民总书记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金融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这次把金融业作为基础性的制度。我们国家的宪法明确了哪些是我们国家基本的政治制度,哪些是基本的经济制度,但是从来没有提过把金融业作为社会经济中的基本制度,强调追求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我们今后在金融改革和发展中顶层设计的时候,必须兼顾金融发展的基础性、社会性和全局性,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们要纠正我们过去在金融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偏差、一些短板,使金融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更加协调。
第三是要强调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就是强调社会价值,并不是说不要金融业,追求市场价值,其实追求金融业的市场价值,一直是这么多年来金融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我们就是过去把金融企业财政化,忽视了它的市场价值,今后还是应当追求金融业的市场价值,但是只不过是要更加强调它的社会价值,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而且这种理念指导我们相当长一段时期的金融工作。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第二个理念就是在监管方面,我把对监管方面的要求概括为四个,一个是强调了统一监管,统一监管有几个含义,一个是加强监管的统一协调,我们看到前天国务院已经成立了金融稳定委员会,对重要的金融运行的规则、重要的金融设施加强统一监管。
第二个是强调责任监管,在责任监管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从今年年初以来,各个监管部门都按照各自的分工和职能,都强调加强监管责任。同时明确地方政府对七类金融机构或者是类金融活动有监管责任,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因为过去强调监管责任一个很明确的要求,就是强调监管姓“监”的理念,因为过去在监管过程中确实出现了过度地考虑到金融业的扩张和发展的问题,等于也是恢复金融监管的本性。我们说金融尽管的本性是干吗的?维护存款人、投资人、保险人的利益,维护公共秩序,因为监管本质上属于行政监管的范畴,它的公共性、秩序性是监管的应有之意,其实这个也是源于体现金融监管的社会价值。
第三个是功能监管,过去管银行业的可能对涉及到的一些跨行业的业务活动,有时候疏于监管,或者是监管部门覆盖不到这个地方。强调功能监管就是说,今后更多地是按所从事的业务性质来进行监管,而不是单纯地按机构进行监管。
再一个是行为监管,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我认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的很多措施,都是来源于这个基本理念的变化,从这个理念出发,今后商业银行,无论是城市商业银行还是农村商业银行,政策环境会发生一些变化,无论是从货币政策或者监管,都会发生一些变化。这种变化背后最重要的思想基础是什么,就是要重塑我们金融业的价值,做到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最近无论是人民银行或者是三会出台的一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在体现和践行这样的发展理念。这样的发展理念可以说对今后金融改革的顶层设计,对我们监管的政策和金融宏观政策,都会带来一些重要的影响,自然也对我们的政策环境有比较大的影响。
由于时间关系就不展开讲了,简单地给大家分享这样一些学习体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