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 观点评论

金融去杠杆进程及对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来源:互联网

  摘要:自2016年起,中国金融体系杠杆率偏高问题逐渐受到关注,“一行三会”密集出台一系列监管政策,对银行经营及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金融去杠杆和金融监管是未来影响银行业务开展的核心因素之一,只有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加强监管政策协调配合、稳妥有序推进才能实现防范金融风险的宗旨。

  关键字:金融去杠杆银行业监管

  金融去杠杆的背景及政策

  (一)金融去杠杆的背景

  近年来,产能过剩、货币宽松与金融自由化进程叠加,一方面新型经济业态尚未形成,政策限制信贷资金流向产能过剩领域,资金向实不足;另一方面货币政策宽松,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信用大幅扩张,“资产荒”现象轮番上演。

  在监管套利与资金套利双重驱动下,金融开始脱离实体经济谋求自我运转。银行杠杆率快速抬升,主要是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和同业存单进行主动负债,再通过与信托、券商、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合作开展通道业务和委外业务来扩张资产。从加杠杆的表现形式来看,呈现出两个主要特点:一是表内资产端,明显的变化是贷款占比逐渐降低,投资类占比逐步上升,其中标准化债券投资降低,非标和权益类资产占比提升。其中,中小银行是资产扩张的主力。二是从表外来看,理财尤其是同业理财成为表外扩张的主要工具。表外理财占表内资产的比重由2014年底的6.5%升至2016年底的16.5%。

  银行杠杆率的过快上升不仅造成大量资金在金融体系内自我循环和空转,冗长的同业链条与不断下行的资产收益率相互强化,造成市场资金跨机构、跨市场多层嵌套投资,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的资产扩张开始游离在传统监管指标的监控范围之外,累积了过高的金融风险。但同时,我国经济增速却面临持续减缓的压力,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背离加剧了社会资金“脱实向虚”的问题。

  自2016年起,中国金融体系杠杆率偏高逐渐受到关注。为此,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将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稳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有序化解处置突出风险点”,甚至将“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这既表明本轮金融去杠杆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必要之举,同时决策层将加强金融安全上升到治国理政高度,凸显了本次金融去杠杆是一项长效机制,其政策执行力不可怀疑。

  在本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三去一降一补”(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主要抓手,“去杠杆”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金融去杠杆,去的是无资本支撑、脱离监管的杠杆,这是当前去杠杆的主要着力点。

  (二)金融去杠杆的政策

  今年,央行先后上调了1年期MLF、各期限逆回购以及隔夜SLF操作利率,抬升利率走廊中短期利率中枢,主要目的在于挤压金融机构高杠杆和期限错配模式的套利空间。同时,央行进一步严格考核金融机构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指标,并将表外理财资产纳入广义信贷指标范围,通过广义信贷和逆周期资本约束等压住中小银行扩张的冲动。

  作为金融监管部门,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今年以来也频频出台新的监管措施,并且地方监管部门开始进行现场检查。今年3月以来,银监会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监管文件,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合规行为、套利行为,甚至创新、交易和考核等进行全面的监管治理。保监会也连续下发监管文件,在保险公司治理、保险资金运用、偿付能力、产品管理等领域提出堵住制度漏洞的相关政策。证监会则对各类违规违法行为加强专项执法和行政处罚,对证券基金经营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和通道业务进行限制和规范。

  (三)去杠杆政策初见成效

  经过“一行三会”一系列政策的规范,金融去杠杆已初见成效。从上市银行公布的一季报来看,上市银行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扩张速度下降,特别是进入4月份以后部分商业银行开始赎回委外,中小银行同业存单和同业理财发行规模明显下降,债券市场利率明显抬升。截至4月末中国银行业总资产增速已降至13%左右。银行同业存单发行缩量,4、5月份银行同业存单发行量为1.29万亿元和1.2万亿元,环比分别减少11.1%和7.0%。

  银行各类业务去杠杆进程及影响分析

  (一)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去杠杆情况及影响分析

  随着金融去杠杆监管措施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情况也相应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是银行业扩表增速放缓。截至2017年4月底,银行业资产同比增速从2016年底的16%降至13%。2017年上半年,约有4家全国性大中型商业银行总资产出现下降,且大部分银行二季度的总资产增量较一季度增量都有所下降。从不同银行类型来看,中小银行扩张速度快于大行的局面在今年出现了逆转,中小银行杠杆去化逐步落实。从今年一季度季报来看,五大行总资产规模较去年末上涨了3.67%,而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仅增长0.81%,4家上市城商行增长3.64%。

  二是去杠杆推高同业负债价格,增加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受去杠杆政策影响,市场流动性较为紧张,尽管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MLF来维持流动性适中,但同业负债成本仍持续高位运行,增加了商业银行负债成本。

  三是去杠杆压缩同业资产。去杠杆导致商业银行利差空间缩窄,同时监管要求进一步规范同业资产操作,因此,商业银行同业资产均不同程度出现了下降。如果用银行业对金融机构债权规模来近似计算同业规模的话,其同比增速从去年四季度的20%以上降至2017年6月末的11%。

  四是去杠杆挤压“影子银行”,商业银行表外理财逐步收缩。商业银行去杠杆重点压缩了部分在表外空转的业务,导致表外理财进一步压缩,部分表外业务转回商业银行表内。

  去杠杆产生的影响如下:

  第一,同业负债“量缩价涨”,自营存款营销竞争加剧。去杠杆导致同业负债下降,特别是短期负债来源收缩较快,而资产端久期无法同步压缩,因此银行同业对负债(特别是低成本的自营存款)的营销力度加大,存款竞争更加激烈。

  第二,表内外业务增速总体趋缓。随着去杠杆及配套监管政策的出台,商业银行的表内和表外业务增速将进一步放缓,未来银行将逐步放弃“规模情结”,日常经营更加关注效益导向。

  第三,流动性管理压力加大。目前流动性覆盖率仍处于达标过渡期,达标要求将逐年提高,而同业负债主要受外部因素影响,波动性较大,不利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因此去杠杆将使得流动性管理压力进一步加大。

  (二)银行同业业务去杠杆情况及影响分析

  以往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以被动负债的存款为主,在加杠杆的内在驱动下,银行积极地发展主动负债业务,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卖出回购、发行债券等,几乎所有的主动负债均发生在同业之间。近年来,同业存单数量与价格齐升,成为金融加杠杆的新途径之一。

  金融去杠杆以来,同业业务受到压制、增速下滑。同业存单3、4月的净融资量也有较大回落,股份制银行净融资量收缩最为显著,连续两个月均下行80%以上。近期银行发行同业存单是以滚动发行维持资产端为主,新发量增速受到了控制。

精彩阅读

如何去除腋下副乳 副乳整形手术切口有几种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种桑养蚕成为农户增收新亮点

怎样丰面颊最安全 自体脂肪丰面颊多久恢复

气候变暖威胁可可树生长 巧克力或30年内绝迹

如何快速祛斑美白 E光祛斑有什么优势

Copyright© 抚顺民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