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 观点评论

黄益平:系统性风险与金融不够开放有一定关系

来源:互联网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黄益平指,系统性风险与金融不够开放有一定关系。金融业不够开放,会催生泡沫、带来隐性风险。

  10月29日,黄益平在北大国发院举办的“CMRC中国经济观察”第51次季度报告上提到,如果金融市场不放开,可投资的资产很少,会导致泡沫;在目前的金融体系中,市场纪律总是无法得到执行,也造成了很多隐性风险, 金融市场的开放可以帮助消除这一隐患。

  他同时提到,为了保证金融稳定,中国应该在例如短期资本“大进大出”等部分问题上,采取适当的管制措施。汇率方面,尽管过去常常认为货币低估有利于出口,但黄益平认为,货币低估导致的资本外流不利于增长,而且金融渠道对经济的影响比贸易渠道更重要。

  金融业不够开放带来风险

  对金融业是否应该进一步开放的讨论,其中一种顾虑在于,历史上有很多其他的新兴市场国家,如印度和巴西,在金融业开放以后纷纷出现了金融危机。黄益平称:

  首先应该反问,是否因为部分国家金融放开后出现了问题,所以我们也不能放开?并且如果我们不放开,是不是能一直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

  答案是否定的。

  黄益平提到了两个金融开放化解风险的原因:金融开放增加投资产品,分散投资风险;金融开放帮助建立和执行市场纪律,有利于消除风险。

  他解读称,如果金融市场不放开,可投资的资产很少,过多的资金追逐过少的产品会导致泡沫;在目前的金融体系中,市场纪律总是无法得到执行,也造成了很多隐性风险。

  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黄益平再次强调了这一观点:系统性风险与金融不够开放有一定关系。

  市场不开放,如预算软约束、刚性兑付、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一些扭曲市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很好地执行市场的纪律,如果开放能让资源得到更好的配置,甚至有可能帮助我们分散风险。

  而另一方面,中国也需要金融开放来支撑新时代的经济动能和发展。

  新旧动能转换时期,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需要金融创新来支持产业升级换代,而金融开放是推动金融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在实现了40年经济高速增长以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以及政治上走进世界舞台中心,也都需要开放的金融。

  在金融稳定的前提下谨慎推进金融开放

  “欧美等发达国家出现的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等事例也提醒我们,为了金融稳定的考虑,中国也应该在部分问题上采取适当的管制措施。”黄益平在“CMRC中国经济观察”报告上称。

  跨境资本短期的“大进大出”,就是应该管制的对象之一。黄益平提到,为了保留一部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尤其对短期的大进大出的跨境短期资本的流动,实施一些管理措施,可能是有益的也是必要的。

  而对于汇率政策,黄益平提到, 尽管过去常常认为货币被低估会有利于出口,促进经济增长。但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货币低估会导致金融渠道也发生作用,大量的资本外流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所以在汇率政策制定时不仅要考虑贸易渠道,也要考虑金融渠道。

  黄益平认为,金融渠道会比贸易渠道对经济的影响更加重要。

  黄益平还对澎湃新闻表示,如果不存在单边贬值或是单边升值的预期,经济比较稳定,汇率改革应该尽快采取动作。从去年年底以来人民币的预期明显好转,已经比较平稳了,已具备汇率进一步变革的环境。

精彩阅读

如何去除腋下副乳 副乳整形手术切口有几种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种桑养蚕成为农户增收新亮点

怎样丰面颊最安全 自体脂肪丰面颊多久恢复

气候变暖威胁可可树生长 巧克力或30年内绝迹

如何快速祛斑美白 E光祛斑有什么优势

Copyright© 抚顺民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