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 观点评论

美联储暗示12月再加息 中国金融市场反应过度

来源:互联网

  美联储暗示今年12月份还会加息一次,而11月份议息会议告诉我们,美联储“缩表”工作已经在10月份如期展开。于是,中国货币市场长端利率再度上扬,而与之相对的中国债券市场最近也出现了较为深幅的调整,收益率随之上扬。我认为,这是中国金融市场对美联储加息的过度反应。实际上,这样的过度反应一直伴随着我们,甚至伴随着中国货币当局的决策,而基础就是货币当局主帅们几乎一致认为:全球货币政策已经开始转向。

  “全球货币政策开始转向”吗?这样的判断实际非常“模糊”,因此只能说它“没错”,但绝不能认为它“正确”。因为,这其中对“转向之度”的理解非常重要。记得今年年初,市场热炒美联储今年将加息3到4次。随之,中国货币市场开始一路快速上涨,尤其是长端利率,比如一年期利率从3%附近一路攀升到4.5%附近。尽管此后有所回调,但现在再现创新高的走势。

  真用得着如此紧张吗?按照预测,到2020年,美联储联邦基准利率也不过2.75%左右,这个利率水平相对于美国历史而言,则是相当宽松的过程。那为什么我们中国现在就要把利率搞到4.5%?恐怕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防止资本外逃,抑制人民币贬值预期”。但中央银行是否考虑过国内经济是否能够承受没玩没了上涨的利率?

  我们说“中国高杠杆”,无非是认为中国债务率过高,在此前提下,如果中国利率没玩没了地上涨,那企业和政府的债务负担将不断加重;同时,上涨的利率必然压制股市走势,压制中国股权融资增长,从而必然进一步加大中国杠杆;更为严重的是:中国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之间的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直至“明斯基时刻”的到来。

  所以,现在要搞垮中国经济只需货币紧缩这根“最后的稻草”。两个要素:第一,任由利率上涨,同时压低基础货币供给;第二,任由中国金融短期化,而对实体经济构成实质性紧缩。说实话,现在就像走钢丝,危险很大。有人说,你就知道宽松货币。错!我从来反对大水漫灌,但“不搞大水漫灌是否等于不许适度宽松”?我认为,中国“适度宽松”的关键在于所有金融控制者尽快推进“锁短放长”的政策操作,强力转变中国金融市场结构。否则,“明斯基时刻”就不是空穴来风。

  最近,有些声音很不对味儿。比如央行徐忠认为,大量流动性充斥于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推动了房地产、股票等资产价格的迅速上涨,增加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央行的人为什么总把房地产和股市绑在一起?这是很难让人理解的,难道只有股市不断下跌,处于“负泡沫”状态,中国经济才能健康,杠杆才能去掉?

  徐忠认为,降杠杆关键取决于资本回报率的动态变化,降杠杆并非利率越低越好。他说,如果资产负债率下降,但资产收益率下降得更快,则杠杆率仍会上升。降息固然能减少企业财务成本,提升投资回报率,但也会刺激企业增加负债扩大投资。只有当降息同时伴随资本回报率的上升,且资本回报率上升速度大于名义债务扩张速度,降息才有利于降杠杆。此外,低利率还容易加剧资产泡沫,引发脱实向虚。

  表面看,话说得头头是道。但我的问题是:利率不是越低越好,是不是说“利率可以不降反升”?多高的利率才是不会引发资产泡沫的水平?的确,降息与企业收益之间并不构成充分必要条件,但是不是可以否认适度降低利率是企业增加收益的必要条件?许多问题不可以似是而非,我可以肯定地说:在决绝中国金融结构调整的前提下,用加息等收紧货币的方法去杠杆,结果绝不是去杠杆,而是把中国经济推向“明斯基时刻”。我们必须提高警惕。

  正因如此,我坚决反对中国央行对美联储政策的过度反应,坚决反对中国货币市场利率没完没了地上涨。

精彩阅读

如何去除腋下副乳 副乳整形手术切口有几种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种桑养蚕成为农户增收新亮点

怎样丰面颊最安全 自体脂肪丰面颊多久恢复

气候变暖威胁可可树生长 巧克力或30年内绝迹

如何快速祛斑美白 E光祛斑有什么优势

Copyright© 抚顺民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