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华田:2016年农发行累放隔离贷款1.77万亿 创新高
9月28日,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金融工作委员会、金融科技创新联盟、中国制造企业双创发展联盟、中国电子金融产业联盟联合召开的“第三届(2017)中国普惠金融大会”在北京圆满落下帷幕。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创新部副总经理参加了本次大会并发表讲话。他表示2016年农发行累放隔离贷款1.77万亿,创历史新高,并对普惠金融的发展给出了四点建议。
普惠金融本质是按照机会平等商业可持续原则,让社会各阶层,特是低收入阶层,平等的享受普惠金融。农发行作为政府的银行、支农的银行补短版的银行,服务对象集中在三农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境落后地区和贫困弱势群体,在服务重点、资金投向、金融目标和普惠金融本质要求是高度契合。农发业务最终受益者是小微企业和贫困地区人口。农发的业务就是普惠金融业务。农发行就是中国特色的普惠银行。
针对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建设,栗华田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立普惠金融业务的评价机制,提升风险容忍度,建立铺会金融的评价机制,完善从社会绩效、财务绩效两个方面进行一个评价指标体系。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发展发挥金融。同时建议对普惠金融业务设立较高的风险容忍度,对不良贷款超过一定限额的普惠金融业务,普惠金融机构从事的普惠金融业务适当提供一些风险补偿措施和完善支持政策。
二、建议完善普惠金融的统计体系,因为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低收入人群既有直接的方式,也有一些间接方式。所以建立科学、合理的普惠金融统计反映体系,精准的反映普惠金融成效也十分重要,建议将以平台贷款、平台统贷、批发统贷、龙头企业加等方式,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也能够普惠金融统计体系当中去。
三、完善普惠金融的风险补偿机制,发展重点是三农小微企业、低收入人群,这些领域经济主体普遍较弱,信息不对称,缺乏征信手段。建议建立和完善普惠金融风险补偿机制。对于普惠金融和金融机构必要的一些政策支持。
四、稳定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农发行作为政策银行,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特别在扶持弱势领域和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方面,实施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最后是农发行实施精准扶贫主要通过市场化发债,资金成本相对较高,引领空间狭窄。这样势必影响进一步的扩大和普惠金融动力,建议国家进一步增强政策金融的一些资本实力,扩大低成本资金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