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 观点评论

潘光伟:小微贷款占全部贷款25% 普惠金融成效显著

来源:互联网

  沈阳科讯网网站讯 “2017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中银协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潘光伟在会上做出重要讲话。他表示“在各方共同努力和推动下,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总体上取得较好成效,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整体上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通过监管政策引领,采取“双基联动”、网格覆盖等方式,将加强基层村委会建设与基层金融服务联系起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开设便民服务点和流动服务车,创新“马背银行”“拎包银行”与“夜市银行”等做法,打通和做好了边远地区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步路”问题,让老少边穷地区及弱势群体均等享受优质银行服务”。

  从普惠金融相关统计数据看,截至2017年6月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30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5.2%,同比增长9.9%,其中农户贷款余额7.7万亿元,同比增长15.2%。银行业扶贫小额信贷余额2038.4亿元,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486.1万户,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已覆盖54.43万个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7.3%,银行业网点覆盖率达到96%,基本实现了“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的目标。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28.6万亿元,同比增长14.7%,约占全部贷款比重的25%,贷款户数1417.2万户,申贷获得率达94.7%,实现“三个不低于”目标。

  此外,潘会长还表示银行业在推进普惠金融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

  一是银行业发展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面临挑战,小微企业、“三农”、贫困人口等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面临缺信息、缺信用、缺担保等融资障碍,银行业为其提供服务成本高、风险大,内在动力不足,普惠金融相关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够。

  二是金融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有待完善。信用信息碎片化分布,外部风险分担、补偿机制不健全,很多领域立法缺失或层级不足,一些抵质押融资创新缺乏配套机制。

  三是金融消费者教育有待加强,长期积累的“刚性兑付”观念影响依然存在,“收益自享、风险自担”的观念仍未有效建立,风险和责任意识有待增强。

  针对以上困难和问题,下一步应如何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潘会长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和看法:

  第一,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平衡,确保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

  发展普惠金融是银行业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但履行社会责任也不都是“无偿献血”“义务劳动”。普惠金融不是慈善和救济,而是为了帮助受益群体提升“造血”功能,只有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才能确保普惠金融发展可持续,路走的越长越远越稳越好。实践案例证明,大银行搞好普惠金融,回归本源、不忘初心,用心、用情、用金融专业与农户和小企业良性互动,也能取得很好的示范效应。如宁夏固原有个蔡川村,曾是宁夏最贫困的乡村之一,从2008年开始,邮储银行宁夏分行通过创新金融扶贫方式,构建了“银行+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的金融精准扶贫“蔡川模式”,即通过村委会干部、养殖户能手、贷款农户和银行共担风险的模式,有效弥补了普通农户没有抵押担保物的短板,实现了意愿贷款的农户应贷尽贷,使该村人均纯收入几年间翻了近4倍,帮助蔡川村实现脱贫致富,社会效应显著。同时,累计发放贷款超过1亿元,小贷资金没有出现一笔不良贷款,经营效应明显。既能赚到钱、又能防风险,实现了共襄双赢之举。

  第二,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普惠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

  “融资难、融资贵”是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面临的世界性难题,发展普惠金融是破解难题的一把“金钥匙”。然而,发展普惠金融涉及多个部门、行业和领域,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仅靠银行机构单打独斗,需要发挥社会各部门、行业和领域的联动作用。特别是应注重优化企业的融资结构体系,打造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链。一是从企业成长规律来看,在企业初创期,应大力发挥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风险投资,发挥VC、PE等前期介入资金的作用。二是在风险缓释方面,要发挥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及风险补偿机制,并配合使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三是发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作用,建立健全普惠金融信用信息体系,形成统一完整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降低普惠金融的信用成本。四是探索科技创新模式,提升服务效率。积极运用金融科技、互联网技术建设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数字化服务渠道和管理系统。各家银行在这些方面都做了很好的创新和实践,如工商银行(行情601398,诊股)、建设银行(行情601939,诊股)等利用大数据挖掘分析小微客户需求,开发“数据贷”“小微快贷”等全流程在线的信用贷款产品,实现目标客户的精准识别、画像和快速服务。又如浙江网商银行将人脸识别、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应用于实际业务场景,其开发的“旺农贷”产品,贷款申请、审核、发放全部线上完成,从申请到贷款发放最快半小时,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

  第三,加大精准扶贫支持力度,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可得性。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扶贫攻坚工作部署,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精准对接脱贫攻坚金融服务需求,因地制宜地探索创新有效的扶贫方法和模式。一是优化农村金融服务。推动机构向下沉、服务广覆盖和技术新突破,保持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商业银行县域法人地位总体稳定,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探索“双基联动”等模式,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二是探索“两权抵押”试点模式,以金融手段盘活乡村中“沉睡”的资产。因抵押物缺失,贷款难问题在农村一直难以破解。通过推广扩大“两权抵押”试点模式,即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抵押权,可以有效盘活乡村中“沉睡”的资产,破解农户担保不足的难题。三是发挥各类金融机构“造血”功能,实现优势互补。发挥政策性、开发性、商业性和合作性金融的多元化优势和互补作用,支持深度贫困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重视培育“造血”功能,拔掉穷根、防止反弹,把金融扶贫落到实处。

精彩阅读

如何去除腋下副乳 副乳整形手术切口有几种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种桑养蚕成为农户增收新亮点

怎样丰面颊最安全 自体脂肪丰面颊多久恢复

气候变暖威胁可可树生长 巧克力或30年内绝迹

如何快速祛斑美白 E光祛斑有什么优势

Copyright© 抚顺民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