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质疑加密货币是新资产还是金字塔骗局
(原标题:再喷比特币!摩根大通质疑:加密货币是新资产还是“金字塔骗局”?)
摘要:小摩认为,加密货币市场与欺诈性“金字塔骗局”有点相似。必须大量发展“下线”才能赚钱,每一层必须比起上一层大,佣金则大部分归入上层。比特币创始人最初挖矿并非难事,但后来者所遇难度逐渐增大,最终无利可图。
摩根大通CEO怒批数字货币是“骗局”、比特币交易员应该被解雇之后,这家投行的分析师也加入了炮轰数字货币的战队。
小摩分析师Marko Kolanovic在周二的研报中提出质疑,加密货币属于货币吗?属于商品吗?会出现违约吗?它究竟是属于新型资产,还是“金字塔骗局”?
全球基金经理都在狂热地迷恋比特币之时,Kolanovic毫不客气地写到,加密货币无法被可靠地估值,而且有着明显的“尾部风险”,这种风险可能以监管禁令的形式出现。他还指出,虽然不能判断加密货币的价格会否在短期上行,但从货币的历史、政府以及金融欺诈来看,加密货币的未来可能不会很光明。
Kolanovic认为,加密货币的价值无法等同于传统货币:
目前,除了投机之外,使用加密货币的合法理由很少(例如,任何交易都能以美元或欧元等国家法币以电子化进行)。考虑到加密货币的交易成本几乎总是受其波动性而非交易费用影响,有关其交易成本较低的论调并不准确。以比特币为例,其波动率约为100%,是其他货币平均水平的15倍。
由于没有经济基本面来评估商品和服务的供需情况,也不会有通胀的驱动力,以及“汇率差”等,把加密货币的价值等同于传统货币是不可能的。
既然如此,那加密货币是否属于商品?Kolanovic表示,与黄金相比较,加密货币背后同样没有政府支持,但黄金的出现远比政府早,并至少在7000年前就作为价值储存的商品。不仅如此,对于通过特定代码来限制存量的加密货币而言,其稀缺性的特征也是虚假的。因为几乎任何人都能创建一个新的加密体制,现有算法也可以被篡改,加密货币的数量也可能会随之增加。
对没有政府背书,也没有稀缺性保证的加密货币而言,是否存在着违约的可能?这位分析师认为,如果加密货币是用于增强与传统法币的竞争,它们将迅速被监管或是被定为非法。
而且,尽管历史上也有使用贵金属进行类似尝试,但加密货币并没有较长的历史。即便加密货币不会威胁政府在货币问题上的重要地位,这些货币在逃税、暗网等方面的用途也足够引起政府的打压。已经有部分国家采取行动,这个趋势可能继续下去。
此外,小摩还指出,整个加密货币市场与欺诈性“金字塔骗局”有点相似。在“金字塔骗局”中,想赚钱的人必须大量发展“下线”才能获得收入,每一层必须比起上一层大,佣金则大部分归入金字塔上层。
以比特币为例,据说创始人是中本聪,在这位神秘人消失之前,挖出了100万至200万个比特币,约是比特币总量的10%。最初挖矿需要的努力微不足道,后续入场者的收益开始减少,挖矿难度逐渐增大,最终无利可图,这意味着“金字塔骗局”可能走向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