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 > 专家解读

“人地钱”挂钩需要土地政策有力支撑

来源:互联网

“人地钱”挂钩即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财政性建设资金对城市基础设施补贴数额与城市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

“人地钱”挂钩经历了“地地”挂钩——“人地”挂钩——“人地钱”挂钩这样一种演变。“地地”挂钩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人地”挂钩是基于“地地挂钩”又增添了“人”的考量。三者都是近年来为更好地推动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所作的探索。

“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农民进城落户速度远小于城镇建设用地扩张的速度,这是我国城镇化过去三十多年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三五”期间,要让新型城镇化运行在健康的轨道上,就得弥补“人口城镇化”速度低的短板,让“人、地、钱”得以优化配置。

但光讲速度是不够的。正如“十三五”规划所强调的要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那样,城镇化同样得注重提质增效。“人地钱”挂钩,其目的在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帮助农村贫困人口尽快脱贫、整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等,而这其中很关键的一点是要让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换而言之,即在加快农民工融入城镇进程的同时,为他们能够享受到与城镇“原住民”均等的公共服务提供保障和支撑。

再回过头看,“人地”挂钩是“地地”挂钩的延伸和拓展。“人地”挂钩的核心是“人往城转,地随人走,钱从地出”。“人往城转”,强调的是农民进城到城镇落户;“地随人走”,是指人口进城后,土地的功能随之转移,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增加,农村建设用地规模减小;“钱从地出”,指通过增减挂钩形成的指标交易获得资金返还农村,实现取之于土、用之于农。

这些已经暗含了“人、地、钱”三者的挂钩。国家现在从财政转移支付和财政投资角度明确“人地钱”挂钩,则是显化了这一关系,从“收支两条线”的角度规范了操作程序。

但是,要建立健全“人地钱”挂钩政策,土地政策还需在国家层面谋求突破。当前,“地地挂钩”的结余指标,除了支持扶贫开发及易地扶贫搬迁的可以在省域范围统一使用外,一般只能在县域范围内使用,可是,人口的流动并不仅局限于县,会跨县、跨省。这一矛盾该如何协调?是否可以用财政资金安排跨省流动的农民工进城落户所需的建设用地空间及资金?此外,如果农民不愿进城怎么办?经济下行,新增建设用地需求减弱时怎么办?挂钩过程中,指标落不了地、资金难以收回,又该怎么办?

方程已有,最优解何在?我们需要一场有质量的深透讨论,烛照问题的方方面面,让“人地钱”挂钩早日照进现实。

精彩阅读

如何去除腋下副乳 副乳整形手术切口有几种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种桑养蚕成为农户增收新亮点

怎样丰面颊最安全 自体脂肪丰面颊多久恢复

气候变暖威胁可可树生长 巧克力或30年内绝迹

如何快速祛斑美白 E光祛斑有什么优势

Copyright© 抚顺民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