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 > 专家解读

新农村新农业 工业该如何有效反哺农业?

来源:互联网

原标题:孙北国:工业如何有效反哺农业?——“主粮三农向何处去”大讨论“资本与农业”(3)

以习总书记为首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工业反哺农业”的大政国策早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就清晰体现,会议指出:我们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

“工业反哺农业”国策发布后的3年时间里,客观评判“工业反哺农业”,基本无踪影,没有实实在在落地。不是政策有问题,是发展路径没有找到更好的切入点,是产业政策理论创新滞后。“工业反哺农业”,既是新农业、新农村发展所必需,也是新常态下工商企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必然。

一、 工业反哺农业,是客观需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农业几十年的补给促进工业进步,今天到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时候,工业反哺农业不但可以有效推进“三农”协调发展,客观上也推动工商企业自身的创新,更可成为新常态下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如果我国的农业还要靠自身走很长的路,那么中国农业现代化就是一个空泛的说辞而根本不可能实现,或者说要再等上四十年。现实情况却是,中国等不起,中国的国情等不起,中国的四个现代化等不起。

农业现代化不能尽早实现,其它三个现代化也很难实现;农业现代化不能尽早实现,中国广大农村的政治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经济生态还会持续恶化;农业现代化不能尽早实现,农业的面源污染和农村自然生态危机还会进一步加剧;农业现代化不能尽早实现,内需拉动就还会相当乏力、国家经济基本面就还会持续低迷乃至出现经济衰退……

工业反哺农业,是客观现实、客观需要,也是对于工业自身优秀体系、文化、产能等资源的再利用。工商领域几十年积累、沉淀的多重生产力要素、特别是优秀企业家资源、大企业组织资源以及其携带的人才、文化、资本、体制、模式、管理、理念、价值观等要素对现在的农业和农村来讲,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工业反哺农业,在实现农村资源汇聚、价值叠加的同时,也实质上促进了工商业的创新发展。

工业化是组织化、是企业化,用企业化组织模式进行现代大农业生产体系建设,与农民土地资源和农村自然山水资源形成联结机制和组织化体系,是主粮农业因地制宜进行多种形式的规模化经营的有效形式。建立组织载体,形成可执行可操作的落地“抓手”,才可能加快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

二、 工业化模式符合中国主粮农业发展的国情

2015年7月2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指出:用工业方式发展现代农业。将工业思想运用到农业上,特别符合我国的国情、农情和民情,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中国农业需要探索的可以解决“三农”多重矛盾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

1. 建设新农村需要工业化组织体系

农村资源匮乏,缺少教育、缺少医疗、缺少文化、缺少资金、更缺少人气。因此,农村有需要外围资源的进入,带领和帮扶农民创造幸福生活,这是农民的渴盼,是农业的基石,也是农村的需要。我们必须将工商业资源与农业资源相融合,建设新农村需要工业化组织体系,才可打造农工商的多重价值创造。

2.发展新农业也需要工业化组织体系

工业十几年优秀资源的积累,特别适合带领中国农业走出低谷,造就一大批农工商跨界企业家队伍,形成发展新农业的业化组织体系,实现中国新农业事业的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文化、企业家情怀、企业家社会责任的发挥以及创建和打造中国农业巨轮的宏大历史使命,打造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农业+新农村”建设。

3.致富新农民更需要工业化组织体系

工业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工业的企业化组织可以保障农业高效合理化运营;工业的一体化管理理念可以带领农民实现体制性持续富裕;工业和商业的资本是农业改革和创新重要的资源;工业的优秀文化可以引导农民认识“新三农”;工商业的法规政策理念也一样可以在农业上发挥和运用。如此,必将以工业思想促进农业进步,也必将打造一部在轨道上运行的快车,拉着农民跑!

三、 十年窗口期,找到“抓手”是关键

互联网、大数据、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世界,留给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时间,只有十年!中国梦,留给农业现代化的时间,只有十年!

几十年的工商业企业高速发展使其沉淀了很多的优秀资源,将这些先进的多重生产力要素资源汇聚到农村,将产生价值叠加、驱动、吸引的循环经济状态。这也将是中国农业的强大价值创造,必将带动我国经济更上一个大台阶,我们必须加以利用和发挥,切不可在犹犹豫豫、迷茫之中失去了打造中国农业大船的最关键的十年窗口期。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走入低谷,粮价下跌、农业政策玉米收储保护取消,农业面临更大的困难局面,这种低迷如果不加以改革创新,必将导致重大社会问题的产生,农业政策对“三农”和社会的推动力有多少?这些也必将会导致民众对政府信任的质疑。因此,国策与政策相融合,打开突破点,找到可执行、可操作的“抓手”是关键!如此才能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完成十年窗口期的历史使命!

四、 工业反哺农业,成就“新农业”

孙北国认为“新农业”的准确定义是“工业反哺农业,创造新农业”,更准确定义是“大工业反哺农业,创造新的大农业”。

今日中国农业,事实上已经进入了一个必须依靠工业反哺才可能实现农业振兴的“新农业”历史发展阶段。这就需要我们清醒审视:怎样才能实现多重能动要素在农村融合?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依据国情和民情,怎样又好又快的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工业反哺农业,必须在反哺模式和反哺路径上有效落地。必须呈现出高水平的的顶层设计,不能再“天上有云,地上没路”。

充分利用工商业思想和工商业资源,推动新农业企业智慧而稳健的走出一条持续提升企业未来成长价值的、创造中国高效生态农业典范和大美中国乡村建设的创新发展之路。最终实现“大工业反哺农业,创造新的大农业”。

五、打造一大批农工商跨界企业家队伍

企业家带来的不仅仅是单纯的企业化组织,还有企业家背后的人才、组织、文化、技术、资本等等能够促进“三农”进步的多重优秀资源,这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有着重大不可或缺的价值。

用企业家的脚走新农业的路,以企业组织化将人才、文化、资本、信息、科技、模式、体制等资源和要素深度融合,以系统性汇聚资源、创造价值叠加发展效应、建设农业上市公司作为未来中国农业资本市场的支撑主体,实现资源一体化融合和人才汇聚,推动各产业间融合,形成产业化农业。最终以产业化为基础,推进资本农业的实现。这就是工业走进农业,工业反哺农业,成就“新农业”。

精彩阅读

如何去除腋下副乳 副乳整形手术切口有几种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种桑养蚕成为农户增收新亮点

怎样丰面颊最安全 自体脂肪丰面颊多久恢复

气候变暖威胁可可树生长 巧克力或30年内绝迹

如何快速祛斑美白 E光祛斑有什么优势

Copyright© 抚顺民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