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 > 专家解读

习总书记视察农业大省黑龙江随想

来源:互联网

习总书记从5月23日开始在黑龙江视察,黑龙江作为中国农业第一大省,习总书记来黑龙江肯定要谈农业。农业怎么做,也一定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要向总书记汇报的。习总书记会谈什么?一定离不开“五大发展理念”怎么具体落地的主题。

图(取自央视网“习总书记考察黑龙江”漫评②

黑龙江会汇报什么?其一,可能是过去几年取得了什么;其二,应当是谈今后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其三,应当是希望在哪些方面得到中央的支持。

一、总结过往,错失综合改革实验最重要窗口期

2013年4月3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确定在黑龙江省进行国家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同年6月,国办2013年[70]号文件发布《关于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自此,黑龙江成为率先进行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省份,而且,文件中还特别考虑了这种先行性试验可能出现的走弯路问题,所以明确鼓励大胆试验、封闭运行。就是说期待通过试验取得经验,但也允许失败总结教训。时间过去3年了,今天回头来看,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上任之初就布置第一农业大省搞农业综合改革试验,是极富战略远见的。

2013年11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黑龙江视察,所到之处均反复强调叮咛:“黑龙江要在创新农业经营主体上下功夫,闯出一条路,给全国做表率,这是重中之重”。

2014年陆昊省长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贯彻克强总理的指示精神、深入进行农业综合改革试验,创新农业经营主体。今天,客观总结,黑龙江在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及农业综合配套改革上,经验在哪里?教训有什么?

黑龙江作为全国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的唯一试验省份,其时代意义就是新农业特区,一点也不亚于30年前的深圳经济特区,30年前,中央也是给了深圳一个开放的政策,鼓励取得经验在全国推广,同时也允许有失误总结教训。事实上,深圳特区确实为中国改革建立了榜样,也总结出相当的经验和教训,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开放发挥了特区应有的示范价值。

实事求是的说,黑龙江农业特区政策已过去三年了,在黑龙江并没有看到广泛讨论、大胆去闯、积极实践的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所以我们现在既拿不出可以在全国推广的经验,也没有教训让全国借鉴。

从这一点上说,三年后的今天,黑龙江交给国家的农业综合改革成果很苍白,既没有可以拿出去进行推广的经验,甚至也难有可以借鉴的教训乃至错误、弯路的总结,因为我们基本上没有去试验。新常态下,适逢玉米收储保护取消,农业又面临更大的困难局面,国务院提前三年布局的黑龙江农业综合改革试验却不能在关键时期为国分忧,给全国农业一个经过试验证明哪些可行的经验和哪些不可行的教训总结,试验时效错过了三年的窗口期。

二、农业航母战略,才是主粮农业大道

中国农业的主战场,无疑是十五亿亩主粮种植的广大农村,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主粮农业,更宜于在十几个主粮大省配合十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家规划,进行“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生态化”的现代大农业发展模式。打造农业航母群,推动建设“农牧城建一体化综合经营的农业企业集团”,才是主粮农业的大道。

黑龙江作为中国农业第一大省,也主要是体现在耕地总面积和粮食总产量上,而主粮农业的体制创新,又恰恰是李克强总理特别嘱咐的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的“重中之重”,中央也特别希望黑龙江能在全国主粮农业经营主体创新上闯出一条路。引领全国十几个产粮大省走出迷茫。

三、“农牧城建一体化综合经营大型农业企业集群”就是农业航母

“农牧城建一体化综合经营大型农业企业集群”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是创联新农业智库全新理念的“新企农人”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特别适合黑龙江及全国十几个产粮大省的粮食主产区的“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实践。

1.“新农业+新农村”建设模式,可能成就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支柱产业

站在更高的战略层面上,更理性、更高远地去审时度势,将多重生产力要素向农村汇聚并与农民土地和农村自然资源融合联结,在粮食主产区创建“农牧城建一体化综合经营大型农业发展集群”模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摒弃单纯经营农产品的传统思维,清晰评判国际粮食市场竞争演变和发展趋势,用社会企业家的脚走新农业的路,中国主粮农业就可能实现体制创新的路径突破,智慧而稳健的走出一条雄踞全球的从“资源农业”向“资本农业”跨越的创新发展之路。

未来十年,规划好“三农”协调发展的的顶层设计,创造强大的吸引力和推动力,将人才、信息、文化、资本、科技、管理等要素向农村汇聚,将可能在中国主粮农业领域和大美乡村建设领域,催生出20万亿级以上的新农业多元价值投资规模,再与政府政策及支持资金互为配套,不仅将创造出高效生态农业、大美乡村建设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典范。还更将成为带动内需有效增长、促进经济循环发展的双向价值创造发展“引擎”。成为新常态经济时期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2. 集团化主粮种植,破解多重矛盾、实现“三农”协调发展

集团化主粮种植和资本化经营,一定是中国主粮农业破解多重矛盾、实现“三农”协调发展的优选路径。确保农民家庭承包经营的主体地位,不等于土地种植也一定要以农民家庭为主。承包权必须掌握在农户,但使用权必须与更先进的生产力要素联结。

中国农业现代化,必将是世界农业史上最突破性创造的、经历时间最短的、变化最深刻的、参与资源最浩瀚的、最波谰壮阔的伟大创造。大面积单品种的中国主粮种植产业,只有集约100万亩-1500万亩耕地规模并涵盖了美丽乡镇、地产经营、物业、旅游养老、加工仓储等一体化综合经营的大型农牧城建企业集团,才能聚力超越、富农强国。

3. 农牧城建一体化大型农业集团,才能唱响黑龙江现代大农业的最辉煌篇章

黑龙江省的2亿亩主粮种植土地面积中,科学规划出1亿亩基本农田,与未来五年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相配套,创建10-20个农牧城建一体化大型综合经营的农业企业集团并形成产业集群,符合加快农业现代化、生态化建设,协同推进美丽乡镇建设、提高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在全国建立示范的国情和省情。

只有这种规模的集团军,才能唱响黑龙江现代大农业的最辉煌篇章。推动创建这样的集团军并扶持其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可以有效集聚资源,可靠提高竞争力,可靠降低农田污染,实现“三农”同步协调发展,实现美丽乡镇地产增值,给95%以上的广大农户带来体制性持续收益。更重要的是,只有这样的集团军才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中创新未来。

“三农”协调发展问题,需要在中央政策导向下全新理念的战术执行体系,需要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的顶层设计。需要在资源集聚机制与价值叠加的组织结构体制上进行突破性创新。需要全新的产业思维,需要全球经济一体化战略格局下的突破性路径探求!

4. 落实基本国策,现在最需要的是找到“抓手”

“加大创新改革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和“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基本国策,现在最需要的是找到可操作、可执行的着力点,找到能用上力又能落地的抓手,找到了抓手就可能打开突破口。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抓手”理念,“农牧城建一体化综合经营大型农业企业集群”发展模式顶层设计,就是因时而创、因势而立的创造性“抓手”,这个“抓手”的创新和创造,将为解决“三农”问题深层矛盾打开突破口。

5. 推动非农资本进入,打开主粮农业体制创新突破口

需要强调说明的是,“新企农人”的大型农业集团发展模式与过去在一些地方曾出现的工商资本规模化租赁农民土地搞“非农化”和“非粮化”与农民争地、争利的情况有本质区别。大禹治水,宜堵则堵,宜疏则疏,工商资本的背后不仅仅是资本,更重要的还有人才、文化、理念和价值观以及其它可以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多重能动要素。

“农牧城建一体化综合经营大型农业企业集群”所依托的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文化、企业家情怀、企业家社会责任的发挥以及创建和打造中国农业巨轮的宏大历史使命、带领农民群体实现体制性富裕的创新与创造,都与租赁农民土地的简单逐利行为有根本区别,大力推动非农资本高调进入主粮农业,宽阔的草原就在眼前。

6. 以法规保障思维和协同创新思维,进行底线约束和法规保障

“三农”协调发展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不能再摸着石头过河,做好顶层设计就必须要先立后破,有序进行。注重前期理论论证、系统配套设计和法规约束保障前置。指导企业家和企业组织创建并运营,以保障创新有序进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规范保障农民、企业和地方政府等各方合法权利及义务,使各方面改革协调推进,形成合力。

“农牧城建一体化综合经营大型农业企业集群”发展模式的产业化运营必须建立方案实施监察机制;必须保障农民入股农田的基本收益且不能抵债、不承担破产责任。政府层面应以法规保障思维和协同创新思维积极推进。

集聚资源造一部“新农业+新农村”的发展快车,同时建设一条底线约束及公平保障的发展轨道,让快车在轨道上运行。主粮农业就一定会走出迷茫,成为新常态下推动整个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引擎。

造农业航母集群,是集聚资源的“创新”之路,是综合解决“三农”多方面矛盾的“协调”之路,更是有效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让农民分享一二三产业收益的“共享”之路。造农业航母集群,应当是黑龙江给全国农业做表率的发展大道!

原标题:黑龙江,拿什么给全国农业做表率——习总书记视察黑龙江随想

精彩阅读

如何去除腋下副乳 副乳整形手术切口有几种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种桑养蚕成为农户增收新亮点

怎样丰面颊最安全 自体脂肪丰面颊多久恢复

气候变暖威胁可可树生长 巧克力或30年内绝迹

如何快速祛斑美白 E光祛斑有什么优势

Copyright© 抚顺民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