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 > 专家解读

专家:我国大豆还有提升空间 还需政策扶持

来源:互联网

通过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经全体系人员8年努力,已选育出一批高产优质食用豆新品种,在提高产量、改善品质、优化品种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支撑了我国食用豆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随着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食用豆体系将进一步围绕适度规模、产出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产业发展要求,通过高产、多抗、适宜机械化生产等新品种选育,以品种转变生产方式,解决食用豆劳动力资源投入多、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等问题。

利用杂交、辐射、诱变、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手段,创制高产、抗叶斑病、抗旱、结荚集中、适宜机械化收获绿豆,抗豆象、抗病毒病小豆,高蛋白、低单宁、适宜机械化收获蚕豆,抗白粉病豌豆等新种质,高产、抗细菌性疫病、商品性好菜豆。以常规育种技术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选育高产多抗适宜机械化生产的抗叶斑病绿豆,抗病毒病小豆,抗赤斑病、抗锈病蚕豆,抗白粉病豌豆,抗细菌性疫病菜豆等新品种。针对新品种特性及产区耕作制度,研究集成适于不同产区利用的食用豆绿色增产增效关键技术并在主产区试验示范。

食用豆类营养丰富,是人类和畜禽重要的植物蛋白质来源,与其根系共生的根瘤又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进而培肥土壤,因此被誉为养人、养畜、养地的“三营养”作物,在人们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出口创汇、供给侧改革、科技扶贫、区域种植、结构调整,以及提升国民健康水平等方面具有其他作物和食品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大对食用豆产业的支持力度,在科研和生产等方面都能享受到与大作物平等的政策待遇,设立遗传育种、配套栽培、病虫害防控、产后利用及品种示范推广等专项研发经费、建立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对主产区和贫困地区豆用实行种植补贴和最低保护价政策,提升我国食用豆类整体研发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

精彩阅读

如何去除腋下副乳 副乳整形手术切口有几种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种桑养蚕成为农户增收新亮点

怎样丰面颊最安全 自体脂肪丰面颊多久恢复

气候变暖威胁可可树生长 巧克力或30年内绝迹

如何快速祛斑美白 E光祛斑有什么优势

Copyright© 抚顺民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