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农民工需要这样的关爱 为海东市点赞
近日,海东市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拉面店首场宣讲在上海拉开序幕。海东市委书记、市长鸟成云亲自带队与数百名拉面匠进行了面对面的宣讲和交流活动。这是一次高规格的宣讲活动,也是一次大规模的调研活动。活动启动伊始,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也受到外出务工人员的热烈欢迎。
当前,海东市有16万余人在省外从事拉面店经营活动,遍布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数十年来,这些从贫困山区走出的农民工,依靠自身的勤劳坚韧、依靠政府的关爱支持,创造了“拉面经济”这一新的产业模式,闯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近年来,省、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拉面经济在脱贫攻坚中的巨大带动作用,在资金、培训和政策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有力促进了拉面经济的转型升级。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如何将十九大精神及时宣传到这个人数庞大的群体之中成为海东市委市政府的当务之急。11月中旬,市委市政府抽调精干力量,分赴西安、广州等拉面店集中的城市,对拉面从业人员开展了第一轮宣讲,取得了良好效果。近日,海东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大规模、高规格、广覆盖的第二轮十九大精神进拉面店宣讲活动,抽调党建理论、法律法规、民族政策等方面业务骨干组成送学宣讲组,分赴北京、西安、上海、杭州等11个城市开展宣讲。
这次宣讲活动有三个目的,一是向拉面从业人员面对面地解读十九大精神,畅谈家乡巨变,共话美好未来;二是对拉面从业人员进行政策法规、诚信经营和从业规范教育,同时与当地政府深入沟通对接,建立协作机制,探索共同管理渠道,在促进社会和谐上形成合力;三是通过深入调研,探索拉面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众所周知,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海东拉面经济目前面临着众多困境:从业人员大多是从偏远山区走出去的农民工,文化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漠、维权意识不强,在融入当地社会中举步维艰;拉面从业人员及其子女在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社会管理等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在城市化过程,多数档次不高、占道经营的拉面店生存空间受到空前挤压,提档升级面临多重困难;以散户经营为主的拉面产业在走向连锁式、集团化的道路上也是困难重重。
在这种大背景下,海东市委市政府举办这次大规模、高规格的宣讲活动,适得其时,犹如雪中送炭。它送来了党中央的声音,使这个在外漂泊的群体明白,个人、家庭和国家是个命运共同体,每个人的发展进步与国家的发展休戚与共;它送来了家乡党委政府的关爱关怀,温暖了外出游子的心,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它送来了政策红利和法律规矩,点亮了每个外出农民工的心,指明了他们创业兴业的路径;它还送来了家乡党委政府的发展思路,使他们对拉面经济这个产业,拥有了更多信心,拥有了更多梦想。
外出农民工需要这样的关爱行动,海东社会的各个层面也需要这样的关爱行动。因为,它不仅仅是一次大宣讲、大调研活动,更是一次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我们要为海东市委市政府大大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