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银行用科技开启跨境支付新时代
本报记者 张歆
11月29日,中国民生银行“民生环球速汇GPI”产品发布会成功举行,这标志着民生银行的跨境支付业务全面进入GPI时代。民生银行洪崎董事长、SWIFT亚太及欧非中东区首席执行官ALAINRAES先生到会致辞,SWIFT首席财务官FRANCISVANBEVER专程参会,民生银行石杰副行长代表民生银行与四家全球跨国外资银行签订了《民生环球速汇GPI业务合作备忘录》。
GPI(GLOBALPAYMENTINNOVATION)是由SWIFT组织牵头发起的全球支付创新项目,是对现有国际支付体系的重大变革,可以增强跨境支付的效率和透明度,满足客户对跨境支付业务的更高需求。目前,全球共有120家银行加入GPI,支付金额占全球支付总量的75%。民生银行是继中行和工行之后,境内实现GPI方式汇款的第三家银行,也是境内首家采用API云端汇款查询技术的银行。该行不仅可跟踪查询汇出汇款处理信息,也可实现对在途汇入汇款处理信息的查询。
民生银行应用GPI技术,与自身业务相结合,开发出“民生环球速汇”产品,将GPI与国际结算、对公网银、个人网银、手机银行、信用卡、外币清算六大系统对接,真正实现GPI汇款方式全覆盖:包括公司客户和个人客户,涵盖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各种渠道,囊括所有分支机构及各种外币币种。选择“民生环球速汇”产品,客户可以足不出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将资金汇往全球的每一个角落。该产品具有三大优势:一是汇款速度快,实现资金当日到账;二是中间行扣费透明,能够提供完整的支付信息;三是实现全程跟踪,客户可随时了解汇款节点和进程。汇款到达收款人账户后,民生银行及时向汇款人发送短信通知,告知准确的到账时间和到账金额。
洪崎表示,银行开展支付结算业务有机遇、有动力、也有挑战:
首先是机遇,随着对外贸易和跨境投资的加速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走出去”企业的跨境收付需求将持续增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境旅游、留学消费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为跨境支付业务带来发展机遇。
其次是动力,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金融脱媒日益明显,银行业传统的业务和盈利模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寻找新的业务模式和增长点成为银行业的共同诉求。支付结算业务是其中一个重要选择和方向,做优支付结算业务,有助于银行提升批量获客能力、维护客群稳定,这恰是银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障。
当然,银行开展支付结算业务面临不少挑战。科技创新使金融服务更加方便快捷,但如何使科技与金融更好地结合仍然是银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阿里、腾讯等科技公司凭借科技优势和先发优势,在第三方支付结算市场很大程度上领先于商业银行,使银行在传统支付结算领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如此严峻的竞争环境,银行必须进行全面变革,积极应对。
据民生银行透露,该行于11月24日为中轻日用百货进出口公司成功办理首笔GPI跨境汇款业务,金额1386287.50美元,款项从汇出到进入境外收款人账户只用了12分钟,汇款速度和效率大大加快。目前,民生银行正加强与SWIFT组织的进一步合作,推进区块链技术在GPI跨境汇款中的应用。该行是SWIFT境内首家区块链技术概念验证行,并已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的验证测试。区块链技术应用将给民生环球速汇GPI产品赋予更多功能,为客户带来更好体验。民生环球速汇产品的推出和不断革新将给民生银行的跨境金融业务带来新的活力,引领民生银行的跨境支付业务进入新时代。
(张歆)